刷一刷人臉,就能進出小區;遇到高空拋物,能夠即時追蹤到戶。這些以往只有高檔商品住宅小區才配備的數字配套設施,如今也走進了余杭的安置房小區。
“以前我們這里丟電瓶車的事經常發生,現在好了,自從有了這個人臉識別門禁,丟電瓶車的事就很少發生了。”家住余杭東湖街道順達花苑的王先生說,“只有拿著房產證或租賃合同去物業登記過身份信息的人才能進入小區,不是這里的住戶是進不來的,這套安防設備讓住戶們安心多了。”
近年來,隨著余杭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征遷安置體量和范圍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征遷戶搬進了多高層安置房小區。同時,外來租戶數量也隨之增大,管理難度高,治安死角多,高空拋物、盜竊等社會案件時有發生。
針對諸多社會治理難題,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工作應運而生。2019年,余杭率先啟動了“杭州市智慧安防小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就全區居民小區智慧安防建設工作進行統一規劃、分期推進。
智慧安防建設,就是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小區內全面安裝智慧安防系統,全方位、多維度感知、識別區域人員、車輛、公共安全設施等信息,包括綜合管理平臺、車輛道閘系統、人行道閘系統等。
“沒裝高空攝像頭之前,我們這里高空拋物的事情還蠻多的,非常危險。”順達花苑物業負責人介紹,啟動建設智慧安防設施后,順達花苑每幢樓都安裝了高清高空攝像頭,一旦發現高空拋物情況,就能立刻鎖定到戶,責任到人。另一方面,一旦遇到砸傷事件還能當做錄像資料,為公安部門提供影像證明。
“管好、治理好安置房小區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實事,為此,我們在啟動智慧安防建設之初就將安置房小區的智慧安防列入首批計劃中。今年,余杭計劃啟動智慧安防建設的安置房項目共計44個,截至目前,已完成數據接入項目33個,剩余的小區也都進入設備調試環節。”余杭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